在传承中创新 在创新中发展

来源:时间:2007-12-22   浏览:357

——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和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李霄翔
2007年10月30日

《大学英语》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方重要的试验田,是我国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特别是中外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与国际交融程度的不断提高,一方面,人们对大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的期望值也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现有的《大学英语》课程的缺陷也十分明显,具体表现为:1.缺乏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确立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和方法,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比较差;2.缺乏与新大纲和新模式相适应的纸质和电子教材;3.在高校扩招的情况下,高校教学资源,特别是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很难确保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4.高校普遍缺乏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5.大学生个性化和自主式学习的主动性缺失,在英语学习策略上乏力;6.学校教学管理机制相对滞后。上述各种问题在不同程度上,严重制约或阻碍了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发展形成了严峻的挑战。

作为主管大学英语教学的职能部门,我们首先意识到,这样一个挑战同时也意味着是一个发展的机遇。只有用改革创新的精神,勇于探索,敢为人先,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在完善中不断发现新思路和新的增长点,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形势需要。我们认为,东南大学《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历程可以视为是一个不断认识、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和不断提高的过程。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也有不少失败的教训。借此,希望得到各位专家和同行的批评、指导和帮助,使得我们的工作更上一层楼。

 

1.教学改革的历程

东南大学从1996年9月至1999年7月作为国家教委指定的全国八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院校之一,在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思想、队伍建设、教学模式、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估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尝试,率先提出了基于校本主义的个性化、分层次的教学模式和综合集成、注重人文关怀的管理理念,积极研制和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率先试行英语口试证书制度,在同行间取得了积极的反响。 从上世纪末至今,我们参与了教育部和江苏省教育厅组织发动的各类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活动,其中包括:1.承担了江苏省教委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工程重点项目“大学英语课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研究”(1998-2000);2. 承担了江苏省教育厅“大学英语教学体系建设”和“营造大学生外语学习和实践环境研究”的教改项目(2002-2004);3.参与教育部高教司组织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2004)和修订后的正式版(2007)的研制工作;4.参与了教育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项目(2004-2005);5. 参与了教育部组织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试点(2004-2005),并于2006年经过考核和答辩,被教育部指定为全国首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6.承担了江苏省教育厅  《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标准和评估研究》项目研究(2005-2006)。

我们通过参与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和实践,获得更多向国内外专家和同行学习、交流的机会,对大学英语教学理念和教改意义的认识不断加深,在实践中的教改思路和举措不断提升和丰富,参与教改的师资队伍不断扩大,在学院内部和外部,形成了良好的人文和工作氛围,教改的成效和影响也在同步增长。

 

2.教学改革的成果

2.1. 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

在教改中我们倡导并努力体验“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认真研究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需求和学习方法,将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全面提高学生的中西方文化素养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自1998年起,我们根据当时并校和扩招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套基于多媒体手段的大班精讲授课和小班课堂操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同时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和校园网络,建立了体现大学英语个性化教学和自主式学习的英语学习平台,将各种教学课件、教学参考资料、教学活动录像、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成果录像等影像资料放在学习平台上,供学生自由点击学习和观赏。这为优化第一课堂、突出技能训练、解决师资匮乏、突破学习时空限制等起到十分有效的作用。在新的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试点中,我们将优化第一课堂(精讲多练)和强化技能训练、学生自主上机学习与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机辅融为一体,并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建立学生档案,跟踪学生学习动态,与学生所在院系建立“手拉手”机制,及时沟通教学、教管信息并对教学反馈做出适当的调整,使得大学英语教学朝着“分层次、个性化、自主式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2.2. 锻炼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我院师资队伍建设坚持“以内涵发展为主”、“培养与引进”并重的思路。经过2000年的四校合并后,在职教职员工数由90余名增长到150余名,其中专职教师近140名。在客观条件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借助于学校和职能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大力宣传并推进师资在职进修和培训,使得现有的师资队伍在学历、学源、职称的结构上有了较大的提高和改进。目前全院教师在职进修蔚然成风,在133名教师中,有23人在职攻读博士,13人在职攻读硕士。我院通过在职攻读学位和引进学术骨干等措施,师资队伍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由2000年的26 %上升为2006年的42%,师资队伍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由2000年的20%上升到2006年的60%(不含23名在职进修人员)。硕士生导师人数由2000年的5人上升到2006年的25人。我们采取以下措施,确保师资素质不断提高:1.利用暑假,成批次地组织青年教师赴国外高校学习。过去的四年中,有近50人次的教师赴国外高校进修或出席不同层次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2. 聘请9名国内外语界知名学者

为东南大学英语和日语学科的兼职教授,每年邀请十余名知名教授到我院做学术报告。3.坚持对青年教师进行在职技能培训,包括坚持以老带新和结对的集体备课制度,聘请资深教授担任学院督导,既随机听课又手把手传授教学技艺,既保证了教学质量又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4.鼓励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参加全校性和全省性的授课竞赛活动,并规定只有获得教学竞赛奖方可具备晋升职称的资格。5.成立6个以教授和博士为核心的学术研究所和研究中心,组织青年教师参加项目申请和其他各类学术活动,鼓励教材编写和课件研究开发工作,奖励优秀的学术科研成果,促进教师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发展。6.学院每学年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专题研讨会,为明细思路、凝练方向、明确措施集思广益,做好宣传鼓动和组织安排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我院师资队伍的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有了明显的改进,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务处每年的学生评教结果表明,我院教师的教学水平位居各院系前列。

2.3. 加强教学管理,完善和规范各类规章制度

教学管理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保证。因此将教学管理作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将教学管理与教和学两方面有机整合并视为整个教学改革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一个理性化和明智的抉择。

在学校层面,成立了由分管全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任组长,教务处长和外语学院院长任副组长、各院系教学系主任和资深教授组成的东南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全校性的教学工作做出宏观安排和调整。

在各院系层面,建立院系间协作互助机制,我院与有关院系开展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人才”为共同目标的“手拉手”活动,通过与各院系党政领导、辅导员和班主任每学期定期互通教与学的信息,及时沟通和了解学生对英语教学的反馈意见,形成教、学、管三方职、权、利明细并落实到人的共识和机制,这既有效地调动了学生、老师和学生所在院系各方面的积极性,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支持和激励环境。

在外国语学院层面,我们一方面十分注重扩大教研室一级的教学管理职能,通过适当的政策调控,各层次的职、权、利分明,给教研室以较大的自主管理和创新的空间,有效地调动和保持了大家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我们制定并不断地在完善具有校本特色的东南大学《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大学英语考试大纲》、《东南大学口语考试大纲》、《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规范》和《课堂教学评估指标》等管理文件,为教学的基本规范提供了保证。同时,改革相应的评估机制,建立和完善教与学双方互评的评估机制。在教学绩效的评估中,增强形成性评估的权重,突出应用技能的评估,并力求使之形成良好的导向作用。我们在全国较早地实行了考教分离、增加形成性考试中口语考试和比例的措施,较好地发挥了考核在教学活动中的应有的积极导向作用。为大力促进师资队伍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转变,我院制定并实施了科研奖励条例,发挥了正面引导和积极鼓励的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在过去几年中,我院教学管理机制的改革和创新为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师资队伍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目前我校正在积极稳妥地推广和实施《大学英语》教学分层次、自主式、个性化教学管理改革,也将会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的措施,在进一步落实“以学生为中心”、强化“教、学、管集成”、“职、权、利明细”方面将会通过有益的尝试而为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2.4. 强化实践性环节教学,优化英语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在更新教学理念和创新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十分重视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性环节,突出学用结合的指导思想,有效地调动和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充分利用我校在8-9月为期4-5周的短学期,强化英语实践性活动课程,利用第二课堂的有利条件,把英语教学从单一的小班教学转移到以校园为主的英语学习大课堂,形成一个学习氛围更浓厚、范围更广泛、参加人数更多的大英语学习环境,多形式、多渠道、多手段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锻炼和展示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我们在短学期英语强化实践期间,开设了听说课、演讲课、辩论课,英文电影欣赏课,组织了中外学生交流、中外专家讲座和英语角活动。连续多年,我校短学期全校性汇报演出,每次都历经3个多小时,学生们把在老师指导和自己努力后所取得的成就,争先恐后地加以充分的体现,出现了近年来少有学习激情,英语学习中体验出的成就感又会对下一阶段的英语学习产生巨大的反拨和促进作用,使得英语学习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此外,我们还组织和鼓励学生社团活动,将学习成果放在校园英语学习平台上演示,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小班课堂上,以信息差、信息形式转移、扮演角色或角色替换、完成某项任务等作为语言技能训练的主要方法,力求使英语学习做到“生动有趣、学用结合”,以体现“学以习得”的英语教学规律。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全国全省各类英语竞赛活动中也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

2.5. 重视科学研究,促进教学科研双丰收

学院科研条例为先导、6个研究所和中心为平台、教授博士为核心的科研机制的建立为我院科研水平上台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条件。自2000年以来,我院承担了43个省部级科研项目,项目经费总额达130余万元。2007年成功申请了我院第一个国家社科项目和第二个省社科项目,同时承担了2个国家社科子项目的研究工作。2000年以来,我院教师在全国核心学术刊物和国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学术论文148篇,共主编、编写和出版包括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等在内的各类教材74本/册,其中《大学基础英语》系列教材2002年荣获全国高等院校优秀教材二等奖;《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获教育部“十五”优秀推荐教材称号。我院教师研制的两套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课件《大学英语》精读修订版和《大学英语》精读全新版分别于2002年和2006年两次获得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一等奖,并在全国500余所高校得到推广使用。教学科研活动也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我校《大学英语》课程于2002年再次获得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称号,并于2004年获得教育部国家级精品建设课程、2005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的荣誉。2006年我校因在教学改革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而被教育部评选为首批国家级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单位。在全省和全国高校中,我校分别是江苏省高等学校外国语教学研究会会长、教育部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委员和教育部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为提高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发挥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3.存在的问题及教改的难点

3.1.“以学生为中心”、“分层次、个性化、自主式”、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在教学活动中完全得到教、学、管三方的认同和实施还得假以时日。这一方面有一个宏观教育政策和体制改革调整问题,另一方面,有一个更新观念、提高水平、行为改变和适应过程。

3.2.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投入还不足。这包括教学管理部门、教师和学生三方面在经费、精力、时间等方面的投入不足,在教学方法和管理机制的创新以及在资源和优势的集成整合上还不够理想。

3.3.教学的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和完善。长期以来所形成的“重认知教育,轻情绪教育和性格培养;重应试教育,轻素质培养;重知识灌输,轻应用能力训练”的评价体系不能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

4.今后教改的思路

4.1.进一步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努力探索中国人学好英语的理论和方法,形成大学英语赖已生存的学科体系,并以此为指导,创建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有中国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分层次、个性化、自主式”的教学指导思想。

4.2.运用集成创新的方法,加强和完善各层次的教学管理措施,增强教学科研的投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4.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制度和法规上确保大学英语师资的总体素质不断提高,优质队伍规模不断扩大。

4.4.改革教学质量的评估方法和手段,创新奖励和评价机制,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项重任,意义深远。尽管我们已经做了多年的尝试,但我们深知,改革的路程还很遥远。我们希望能不断得到各位领导、专家、同仁的指教和帮助。大家共同努力,为实现我们的理想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