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大学菅丰教授为我院日语系师生进行线上授课

来源:外国语学院时间:2020-09-28   浏览:1037

2020年9月22日及9月24日,东京大学菅丰教授应邀在线上分别以“在野之艺术论——从民俗艺术到vernacular艺术的研究视角的转变”和“促进东亚文化共同体建构的文化遗产制度——从分裂走向融和”为题展开授课。线上授课由日语系主任陆薇薇老师主持,日语系教师、本科三年级学生和硕士生参加了本次授课。

菅丰(Yutaka Suga),日本筑波大学文学博士。现任日本东京大学大学院情报学环·学际情报学府教授,兼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教授。曾任职于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北海道大学文学院。兼任中国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客座教授、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中国复旦大学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流动岗教授等。主要研究方向为人与动物的关系史;地域社会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管理;包括公共民俗学、新在野之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等在内的民俗学方法论;以及在野之艺术论。代表性著作有独著《走向“新在野之学”的时代——为了知识生产与社会实践的紧密联接》(岩波书店、2013)、《河川属于谁?——人和环境的民俗学》(吉川弘文馆、2006),合著《拓展民俗学的可能性——“在野之学”与学院派民俗学》(青弓社、2012)等。

“在野之艺术论”(vernacular艺术)是菅丰教授近年最新的研究成果。9月22日,他就这一主题与日语系硕士一年级同学展开交流。所谓vernacular艺术,是指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艺术教育,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是“艺术家”的“艺术家”们所创造的艺术。vernacular艺术这一概念,不仅关注那些被贴上标签的社会少数群体(怪人、残疾人等)的创作,还关注生活于市井中的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创作。这些创作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与衣食住行一样内含于日常生活中,在不经意之间被表现出来。从这点上来说,它与民俗学研究紧密相关。在vernacular艺术的相关研究中,重视的是行为主体的非专业性和行为的日常性。通过vernacular艺术这一概念,民俗学研究将不再拘泥于“传统”,而是将日常生活中“此时此刻”的艺术创作活动也纳入到研究视野当中,从而能有效弥补“民俗艺术”、“民间艺术”等与传统性密不可分的概念中存在的缺陷。

9月24日,菅丰教授又以文化遗产制度为主题,为日语系本科及硕士生进行讲解。他指出,当今社会,以文化遗产为焦点的全球政治(global politics)十分活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案例,便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推行的世界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记忆工程等文化政策。虽说这些政策的基本理念都在宣传世界和平与人类的共同福祉,但在制度上也存在一些共通的问题——它们均要求各国以国家为单位进行申请或登记文化遗产。因此,从结果来看,这些文化理念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理念和初衷背道而驰,在国家及国民之间造成了竞争、摩擦与纷争。而要将遗产制度从“分裂的工具”转变为“融和的工具”,就应从制度目前正深陷的“文化中心主义”中脱离出来,转向“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文化遗产本身并不具有实际价值,需与人类活动相关才能产生价值。因此,文化遗产制度不仅仅是一个保护“文化”的制度。只有让遗产制度摆脱“文化中心主义”的桎梏,才能使其成为丰富人类生活、使人们幸福的文化资源,才能在今后更好地为人类所用。

两次授课分别历时一个半小时,课后日语系师生还与菅丰教授就授课内容中的关键性概念、遗产保护实践等问题进行了热切的互动。虽然无法面对面交流,但本次的线上学术盛宴同样大大开拓了日语系师生的学术视野,为深化区域与国别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文/钟荟娴 图/王一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