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在九龙湖校区新文科楼821会议室召开“英语+信息工程”双学士学位项目建设研讨会暨2025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论证会。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专家,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张在琛、外国语学院院长刘克华及师生代表参会,围绕全国首个文工交叉双学士学位项目的建设经验与改革方向展开深入探讨。会议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陆薇薇、英语系主任刘森主持。
会议回顾了项目自2022年获批以来的建设历程。“英语+信息工程”双学士学位项目以“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复合型领军人才”为目标,依托东南大学“精品文科+强势工科”学科特色,构建了跨学科课程体系、双导师制及国际联合培养等创新机制。刘克华院长指出,项目已通过三轮专家论证,并在课程建设、虚拟教研室及国际标准化合作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全国新文科建设提供了实践范本。张在琛书记强调,项目需立足国家战略需求,突破传统学科壁垒,实现“语言能力+工程技术+跨文化素养”的有机融合。
东南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专家先后分享了复合型人才培养经验。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胡永辉教授重点分享了“英语+信息工程”双学士学位项目的建设背景、建设方案与制度保障;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张俊翔以“德语法学实验班”为例,解析动态管理机制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路径,强调退出机制与学分互认的重要性;上海交通大学郇昌鹏教授聚焦人工智能深度融入外语专业本科教育的探索与实践,重点介绍了语言数据科学工程师培养模式,提出通过微专业建设与课程矩阵重构外语教育生态;复旦大学秦文娟副教授则解析“英语+计算机”双学位项目的双向赋能理念,强调跨学科研究对原始创新的推动作用,并作了双学位项目的建设经验分享。专家一致认为,双学位项目需强化主体学科特色,避免同质化竞争,同时建立灵活的退出机制与学分互认体系,保障学生多元发展。
随后,“英语+信息工程”双学士学位项目师生代表展示阶段性成果,分享在特色教材编写、学生跨学科实践及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取得的进展,为项目优化提供实践与数据支撑。
当天下午,针对2025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校内外专家围绕核心议题展开讨论,达成“动态评估、聚焦核心、突出特色”的修订共识,建议进一步明确培养定位、优化课程体系、完善学分互认机制,为项目持续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本次研讨会立足国家战略与学科前沿,通过校际协同、师生共研,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创新思路与实践路径。未来,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将继续深化学科交叉探索,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双学位品牌,为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贡献“东大方案”。
(文/张婷婷 图/王颐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