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学英语》教材教法研讨会会议纪要

2013117下午,大学外语一部《新大学英语》教材教法研讨会在四牌楼校区外国语学院举行。外国语学院陈美华院长、孙莉玲书记、朱宏清副院长、大外一部朱善华主任、徐晓燕副主任、课外活动中心郭锋萍主任以及大外一部全体教师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的目的是对《新大学英语》教材的教学体会进行反思和交流。研讨会由大外一部朱善华主任主持。

孙莉玲书记首先发言,她说大学外语部承担了全校学生英语提升的任务。学生来自各个院系,每位教师担任的教学任务体现了不同院系学生的差异,这是一种挑战。她本人愿意为教师教学服务,承担和不同院系交流的任务。

陈美华院长介绍了大学外语教学从2004年起开始使用老体验英语教材至今时间已经很长。《新大学英语》教材是定向985211高校的,起点高、层次高。从本学期起我们开始采用这套教材。教师们反映这套教材的量很大,这就意味着教师在使用这套教材时的自主权也大,大家可以自主决定课堂主讲和课外自学的内容。至于怎样才能使用好这套教材,需要我们集体备课来讨论,不但讨论即将要讲的单元,还要对刚刚讲过的单元进行回顾和反思。

分管大外教学的朱宏清副院长表示他要倾听教师的心声,为教师教学服务。

徐晓燕副主任对《新大学英语》教材教法做了整体介绍。她的介绍围绕以下几点:教材的理论基础;教材的单元结构;第二册教材的教学总体安排;第三册教材的教学计划;使用教材的个人感受。

杨茂霞老师做了题为《对长学期做project的思考》的简短报告,与大家分享了她要求学生做projectTED Report的经验。她认为新生入校的第一学期project学习的重点应当是学会怎么用PPT辅助做演讲。通过做TED Report,学生锻炼了相关的能力,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也大大提高。

接下来,教师们踊跃发言,畅谈自己使用新大学英语教材的感想和体会。大家反映这套教材主题多样、话题新颖、配套练习充分,系统性强。胡庭山老师还从体验哲学和建构主义解析了这套教材的编写理念。同时,大家也指出了教材的不足之处。如听力材料较长、语速较快;有关语言点、语篇分析的教学配套资料较少;各单元内的几篇文章的关联度不够强;有少量的印刷错误等。

针对普遍反映的备课量大这一问题,大家各抒己见,对下学期第三册教材的备课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备课老师在整理词汇材料时应标注出核心词汇、四级词汇、超纲词汇,使词汇与高中有效衔接起来;

二、备课材料中需要补充一些篇幅适中的课文文化背景介绍;

三、要慎重选择精讲课文,可偏重选一些文学性的文章赏析;

四、应当针对写作能力稍弱的学生给予写作技巧讲解,把写作技巧系统综合,分散到各个单元中;

五、要明确主讲范围并标注在各单元备课课件里,提前告知学生哪些内容不讲,以减轻学生负担;

六、以后的备课应以问题交流为主,大家讨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等;

七、教师角色应当转变,不能再将重点放在词汇讲解上;

范雁老师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在处理课文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心得。她会把相关文字材料提前交给班上一位英语水平较好的学生,然后请他/她在课堂上扮演教师的角色给大家介绍相关背景知识。通过这种方法,讲课的学生获得了锻炼,听课的学生也会觉得新鲜。

课外实践中心郭锋萍主任建议教师在教学计划中穿插补充词汇、语法、四六级考试、出国英语考试等方面的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但同时,教师应当不断提醒学生提升自己的高度,使他们了解大学英语的要求和授课方式。

任晓菊老师对《新大学英语》教材中的project如何操作提出了自己的困惑。蔡嵘老师针对平时分只有10%权重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管理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在认真听取了大家的讨论之后,朱宏清副院长指出大外的教学是外语的立院之本,我们的学生是很优秀的、我们的担子是很重的。我们应当在教学中寻找科研点,教研并重。针对老师提出有关学生管理中的疑问,朱副院长指出,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国外在课程的第一次课上,教师会把教学大纲发给每位学生,此后教师和学生都会严格按照大纲来执行。这里体现的是一种宪法精神和契约精神,对学生是一种很强的约束力。针对老师的报告,朱副院长说,学生做project的过程是学生获取并提高能力的过程,他们可以获得一种critical and creative thinking 的能力。在东大的国际化培养目标的实现中外院承担着重任。我们的课程设置是的国际化的,我们的教研、团队、视野也是国际化的。我们在遇见困难和问题时,要勇于向前。

本次研讨会使大家理清了思路,为下学期备好《新大学英语》第三册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苗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