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兰香(硕导)

 
姓名:吴兰香 
性别:女 
职称:教授 
电子邮箱:wulanxiangjoy@126.com 
研究领域:英美文学 
简要介绍:
   

吴兰香,女,英语语言文学博士,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学习经历

1988-1992 吉林大学外语系本科

1992-1995 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

2003-2007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

2008-2009 美国耶鲁大学英语系访问学者


代表性论文:

1 《与橱中人的对话》中的残障书写,《阅江学刊》,2021年第6期。

2 抽象体系中的信任:《星期六》中的医患关系分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20年第5期。

3 “Essence of Technology and Ecological Disaster: A Heideggerian Reading of Margaret Atwood’s The Year of the Flood”, Interlitteraria 24:1(2019):158-172.

4 《无序而衰减的世界——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诗研究》,《外国语文研究》,2017年第5期。

5 从进化法则到文化阐释——马克·吐温对西方文明的反思与批判,《南京社会科学》,2014年第9期。

6 压抑的欲望、病态的自我——从《小同伴》看安格斯·威尔逊对边缘人物的关注,《外国文学》,2012年第5期。

7 线性时间与女性时间——析伊恩·麦克尤恩小说《时间中的孩子》,《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8 被吹灭的工业文明之灯——《康州美国佬在亚瑟王朝》的变革启示,《外国文学评论》, 2012年第2期。

9 公共空间中的性别焦虑——伊迪斯•华顿游记中的人称指代,《外国文学评论》2010年第4期。

10 马克•吐温早期游记中的种族观,《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11 “教养决定一切”——《傻瓜威尔逊》中的种族观研究,《外国文学评论》,2009年第3期。

12 霍桑与现代科学观——读《拉帕西尼的女儿》,《外国文学评论》,2006年第4期。

13 论《父亲的微笑之光》中的“暴力”主题,《当代外国文学》,2005年第3期。

14 “复调理论”与英语专业文学课上的“对话”,《山东外语教学》,2005年第1期。

15 罪恶感和孤独感:玛丽•蒂龙吸毒的心理层面分析,《东南大学学报》, 2004年第6期。

16 对《送冰的人来了》一剧的女性主义解读,《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编著:主编《新话题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上海外语电子出版社2006年。

译著:《裂缝》,(英)多丽丝•莱辛,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合译)。

       《自封伯爵的美国人》,(美) 马克·吐温著,吴兰香等译,厦门大学出版社,2017年。

专著:《性别•种族•空间: 伊迪斯•华顿游记作品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


主持课题:

主持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性别与空间—美国现当代作家游记作品研究”  2006年12月到2008年12月。 (已结项)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美国经典作家的科技伦理研究”,2012年到2017年。(完成)

主持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伊恩·麦克尤恩小说中的都市边缘人研究”,2017年到2021年。(完成)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中外交流史事考述》(英文版),2022年——(在研)


工作奖励

东南大学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二等奖 2003年。

东南大学许尚龙奖教金 2007年。

东南大学“南京新城科技园奖教金” 2011年。


附:英文版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