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
“大学英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讨会”纪要

发布时间: 2013-03-20      访问次数: 479

201339,大学英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讨会在东南大学榴园宾馆中大厅举行。此次研讨会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与东南大学联合主办,旨在交流《新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理念、使用心得,为教材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思路。出席研讨会的有:高等教育出版社查卫平副总编、外语和国际汉语出版事业部总经理贾巍、外语和国际汉语出版事业部副总经理徐艳梅、南京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主任王海啸教授、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余渭深教授、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欧玲教授、东南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李霄翔教授、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陈美华教授、副院长朱宏清教授,同时还有来自南京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的教师代表。

高教社查卫平副总编致欢迎词并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的举办,为各大高校教师搭建一个深入探讨、广泛交流的平台,加强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共享,从而更好地服务高校培养高质量、创新型、国际化人才的教学目标。

《新大学英语》总主编、南京大学王海啸教授介绍了《新大学英语》的编写初衷,是想针对哑巴英语解决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的问题。他说,我们应把英语作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与技能一起发挥作用的体系来组织教学;应当遵循语言习得规律,按照习得的先后次序来组织教学;要脱离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让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语言学习方式,要尊重学生个性化需求;要打破统一的教学模式,要结合有意义的语言活动,建立新的教学模式。此外,教授还提醒大家注意知识与技能融合、输入和输出相称、投入与成就等三方面的问题。总结这套教材的特点,教授说,《新大学英语》每单元都围绕着一个有意义的活动,即完成一个项目来展开,同时配备了语言形式的总结和练习;通过语言活动这条主线,学生借助网络等渠道获取更多的知识,而语言知识本身则退到了后台;每单元从Part 1Part 5是一个从输入到输出的渐变过程。最后,教授建议,《新大学英语》是以project为核心,目的是让学生有机会去展现、输出,课堂教学的重心可放在Part 2Part 4上,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的语言能力,这样,学生就会有大量的投入。

《新大学英语》主编、东南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李霄翔教授说《新大学英语》是为了配合project-based探究型教学模式而研发的一套教材。现在的教材已不再像过去那样,是唯一的信息来源。过去,教师、学生围绕着唯一的信息来源——教材来进行教学活动;现在,教材更像是药引子,真正的药要自己去找。教授还从信息化环境下多元信息输入与输出、机械化加工理解与个性化加工理解、基于主题的模块化、柔性化教材研发过程、教师中心 VS 学生中心等几方面对教师授课和教材的资源配置提出建议。最后,教授建议信息技术应与教学活动融合。他说,信息技术能极大地改变教学形式、减轻教学工作量,教师应密切跟踪新的信息技术。

然后,由《新大学英语》总主编、重庆大学余渭深教授发言。他首先介绍了《新大学英语》的编写背景:重庆大学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英语水平之间的矛盾迫使大学外语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因此,这套教材是本着满足通识化教育和国际化发展的需求来编写的。教授以《新大学英语教程4》为例,详细介绍了教材的编写理念、目标、内容、框架、单元结构、资源配备、听说读写任务的安排、材料形式、课堂内外活动、教师职责等方面的内容。教授还播放了重庆大学《新大学英语》教学示范录像,具体展示了一个完整单元内容的课堂操作方法。

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陈美华教授说,对于《新大学英语》教材,截止目前南京大学使用了第一、二册,东南大学使用了第二、三册,重庆大学使用了第三、四册,我们合起来已经使用了一轮,对于这套教材有了完整的体验。东南大学在使用此教材之前邀请了总主编、南京大学王海啸教授来学院介绍编写理念和思路,上学期末大外部就此教材使用情况召开了研讨会。借着本次研讨会,我们请来一线老师反映、交流上课的体会。在陈院长的提议下,我院大外一部副主任徐晓燕和测试中心副主任杨茂霞以及重庆大学的教师代表们就教材的使用畅谈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欧玲和我院大外一部主任朱善华还从教学组织者的角度谈了自己的体会和想法。

当天下午,来自南京大学的四位教师分别选取《新大学英语》教材的一个单元向大家展示了她们的课堂操作方法。之后,大家分组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通过聆听与会专家的指导,并与来自不同院校的教师交流教材使用及课程操作的经验体会,大家获益匪浅。同时,对《新大学英语》教材的进一步完善和后续教材开发,大家也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苗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