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江苏师范大学杨亦鸣教授应邀莅临我院,为我院师生开展题为“语言学跨学科研究与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讲座,我院刘克华教授主持讲座。
杨亦鸣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联系导师,我国神经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开拓者。现为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院长,语言科学与艺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语言能力省部共建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语言与神经认知科学江苏省重点实验室主任,《语言科学》主编,Journal of Neurolinguistics等十余家海内外学术杂志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语言学、理论语言学、工程语言学、汉语史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先后在Brain、Cognition、《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科学》、《新华文摘》等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
杨亦鸣教授从四个部分向我们展现语言学学科交叉研究与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首先,讲座从语言学学科具有多学科交叉的复杂性质出发,提出语言学进入“新型大语言学”时期。通过“大语言观”要解决语言与经济、社会、文化相关实际问题和“新语言观”对语言的本质及重要性认识的深入都需要多学科交叉研究的两大理据,完成新型大语言学框架的构建。随后,杨亦鸣教授博古论今,从语言学的历史发展出发,从索绪尔、乔姆斯基等语言学大家的理论中推陈出新,提出“语言本质上是人脑的一种机能,是人类思维的物质载体”,认为“语言能力是人类基于大脑机能,产生语言、掌握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与传统认为听说读写即语言能力的观点不尽相同,因此必须走跨学科研究的道路。此外,杨教授提出语言能力包括个体、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可以归纳五大科学问题以满足国家文化软实力、科技硬实力和国家语言安全三大需求,将具有社会科学性质的语言学研究与人工智能、脑科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紧密结合,也真正与国家需求联系起来造福人民。杨教授用绘声绘色的各种动物例子向我们展现动物思维和人类思维与交际的本质,人类是如何演化出语言的,以及语言未来如何一系列引人深思的问题。最后,杨教授再次强调交叉研究是语言学研究的应有之义,也是新文科发展路径之一。讲座最后,针对同学和老师们的问题,杨亦鸣教授强调做研究应该有问题意识,找到科学问题再思考如何开展研究。周统权教授作总结发言。在场师生受益匪浅。
(文/欧阳西贝 图/王颐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