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外国语大学黄达远教授来我院讲座

来源:外国语学院发布时间:2023-09-23浏览次数:104

9月18日下午,西安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院长黄达远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做了题为《区域国别研究的两个问题:经验实证和理论研究方向》的学术讲座。陶源教授主持本场讲座,成思副院长出席并致辞,学院教师和硕博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黄达远教授首先介绍了中亚国家“自古以来的民族国家历史叙述”与中国史之间的矛盾,指出今天的中国社会科学分类体系中,西部边疆研究、西部民族研究只管“境内”属于中国史、民族学,而中亚研究划入“世界史”,只管“境外”,容易忽略一些中心(如比什凯克、阿拉木图)的作用。并强调,针对维吾尔、哈萨克等跨国流动的族群,中国必须给以不同的族群和社群以不同的政策。首先有赖于将他们纳入视野,而不是只考虑“外国史”的均质化语境,不能简单将他们视为“外国人”。要重视解决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社区本土化响应问题。

随后,黄教授为师生讲解了中亚空间的多重视野。从中亚概念的不确定性、民族国家的“中亚五国”、历史中国边疆与中亚核心区的交错、西方对于“中国边疆·中亚区域”的划分:“鞑靼利亚”等视角讲述中亚空间。黄教授指出,现代民族国家往往形成以单一中心为时空坐标来叙述历史的话语体系与认知结构,导致地理与区域观念出现了某种断裂。

黄教授还强调,西方、俄罗斯的地理学忽视了中亚内部的区域性差异以及生活在各区域中的人群。中亚的中心是天山。天山既作为“长城—天山”整体形态的一个部分,又具有新疆内部游牧民与绿洲居民的“过渡地带”的双重性质,天山北麓地区及南准噶尔区、阿尔泰山、天山之间,形成游牧民族与天山南麓民族的过渡地带。因此,天山也成为连接南北的“过渡地带”。要审视中亚史,就必须恢复天山在中亚史上的地位与作用,恢复边缘人群的主体地位。

在讲座最后,黄达远教授耐心地解答了师生们关于中亚问题研究切入点、和中亚对策资政报告撰写等相关问题,指出在中亚国家进行实地调研和拥有具身体验的重要性。本次讲座以理论介绍与实例分析相结合,兼顾资政报告撰写的方法与路径,对于推动我院师生科研方向转型、智库建设能力提升等具有积极意义。

(文/李杰 成思 图/王颐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