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讲座:语言战略:语言生活与语言认同

来源:外国语学院发布时间:2019-12-25浏览次数:1340

主题:语言战略:语言生活与语言认同

主讲人:周明朗(美国马里兰大学语言学院)

时间:2020年1月3日13:00-14:30

地点: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五五楼421室

使用语言:中文


内容简介:

“语言生活”是本世纪以来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最常用的术语,但是这个术语的理论意义似乎仍有待深入挖掘。首先,“语言生活”的定义过于抽象,如“语言生活是运用、学习和研究语言文字、语言知识和语言技术的各种活动”(李宇明2016)。其次,“语言生活”的模糊理念表现为翻译的困惑,无法确切地翻译成其它语言(见郭熙 祝晓宏2016)。“语言认同”是本世纪全球语言战略研究中最常用的术语之一,但是中外学者对这个术语的理解和使用也存在着诸多值得探讨之处。首先,不少学者泛泛使用“语言认同”,而不对这个术语作出任何定义(见王远新2009)。第二,学者对“认同”和“身份之间的关系仍缺乏明确的认识 (见黄行 2012)。第三,学者对“语言”和“认同”的关系也缺乏共识 (见周庆生 2016)。

本讲座从语言认同入手,对语言认同和语言生活做出理论阐释。语言认同是一个能动的双向匹配过程。语言使用场合中,这个过程身份库中的身份和语码库中的语码进行匹配;使身份通过合适的语码得以表达,让语码借助合适的身份取得活力(周明朗 2014,Zhou 2012)。 这个过程说明,语言使用仅是语言生活的外在形式,语码与身份的能动双向匹配才是语言生活的内在机制。这个机制显示语言生活的活力所在,即语言使用者在任何场合都寻求最合适的语码与最合适的身份匹配,以求表达最合适那个场合的自我。

语言战略就是规划语码,以便整合身份(见Pool 1979)。本讲座将进一步探讨语言战略如何在宏观(国家语码库和身份库)、中观(社区语码库和身份库)、和微观(个人语码库和身份库)三个层面调控语码,整合身份,最终实现对宏观、中观、和微观语言生活的管理,以及这三个层次之间如何互动,从而协调和构建个人、社区和国家语言生活。


主讲人简介:

周明朗教授,男,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语言学博士。 主要研究领域有宏观社会语言学、中国的语言与民族、国际汉语教育;主要学术著作有《多语中国》和《中国崛起中的语言意识形态与秩序》,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现任美国马里兰大学语言学院中文部主任,兼任Journal of Sociolinguistic Studies等五种国际学刊编委,并担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Sociology of Language等三种国际学刊的客座主编。